2018 年,Rauch 等[17]研究了 950 nm 宽波导激光器中由光学反馈和电注入失调造成的光学灾变。通过对反馈点的定位( 图 2) ,使反馈点覆盖 P 侧高掺杂层,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发生 COD 的阈值。结果表明,由于光反馈在激光器前腔面附近的吸收具有很强的局域性,所以产生了低的损伤阈值。
2017 年,德国 Ferdinand-Braun 研究所 Klehr 等[25]研究了脉冲电流下 808 nm 脊波导激光器的光电特性。注入脉冲电流时,激光器中部分载流子没有在有源区重新复合,而是在脊波导层中积累; 在脉冲电流结束时,电子回流并产生反向电流。研究发现,低量子效率是由垂直和横向载流子泄漏引起的,如图 3 所示。也就是说,波导层中电子的积累以及反向电流的产生造成了载流子的泄漏,降低了量子效率。
2017~2018 年,Ryvkin 等[28-29]发现,在重掺杂 N 型波导层结构中,可以通过减小空穴的价带吸收减小波导层中的热积累,抑制半导体激光器在高温下的光损耗,从而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该模型包括电流注入和双光子吸收效应产生的空穴所引起的价带吸收效应,以及双光子吸收的直接效应。结果表明,与相同结构下弱掺杂 N 型波导层相比,重掺杂 N 型波导层产生的损耗要小得多。因此,重掺杂波导激光器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光电转换效率。
2019 年,Avrutin 和 Ryvkin[39] 研究了纵向空间烧孔效应对前后腔面反射率高度不对称的谐振腔半导体激光器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载流子非辐射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注入电流下,纵向空间烧孔效应增加了非辐射复合电流,对输出功率影响不大; 但在高注入电流下,纵向空间烧孔效应显著影响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该研究利用纵向空间烧孔影响因子修正了输出功率函数表达式,发现纵向空间烧孔效应可以用输出损耗与总损耗之比来估计。在内部损耗远小于耦合损耗的前提下,得到了高度不对称谐振腔中出光面反射率和纵向空间烧孔影响因子的函数表达式,分析估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如图 5 所示。
通过分析上述 4 种限制输出功率的因素,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减弱甚至消除它们对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影响: ① 改进半导体激光器的芯片外延技术,改善材料的生长质量,减少材料内部缺陷及损耗; ② 优化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设计,缓解载流子泄漏、纵向空间烧孔效应等 问 题; ③ 优 化 器 件 工 艺。采用腔面处理技术[51-52]、腔面钝化工艺等方法提高 COD 损伤阈值。此 外,通过大通道热沉、微通道热沉等工艺增加激光器芯片的散热,解决由激光器有源区热积累引起的器件结温升高[53-54]而导致性能和可靠性下降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电话:17625309685
传真:0512-55178880
邮箱:rt_luorui@rt-tec.cn
地址:昆山市开发区百富路88号百富商务花园9号楼3F